18年线性恒流IC,电源芯片方案。服务热线:133-3291-3059(微信同号)

G2173C非隔离ACDC开关电源芯片可替代PN8034

作者:zmkdz    发布时间:2025-03-25 15:36:47    浏览量:

电源芯片的 “新旧交替”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开关电源芯片可谓是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犹如人体的心脏,为整个设备稳定供电。从日常使用的小家电,到复杂精密的工业设备,开关电源芯片都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开关电源芯片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促使着芯片不断更新换代。如今,G2173C 以其卓越的性能,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替代 PN8034 的有力之选,一场电源芯片领域的 “新旧交替” 正在悄然上演 。

PN8034 的前世今生

(一)PN8034 的特性与应用

PN8034 作为一款在电源管理领域曾经大放异彩的芯片 ,集成了 PFM 控制器以及 650V 高雪崩能力智能功率 MOSFET,这一巧妙的集成设计,使其在小功率非隔离开关电源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能够高效地实现电能的转换和管理。其内置的高压启动模块,更是如同为电源系统安装了一个 “快速启动引擎”,让系统能够迅速启动,并且具备超低待机功能,有效降低了能源在待机状态下的损耗,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在实际应用中,PN8034 的身影广泛出现在各种小家电的电源部分。比如在一些小型风扇、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中,它就像是一个默默奉献的 “幕后英雄”,为这些设备稳定地提供 12V 的输出电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小型风扇为例,PN8034 将市电转换为风扇所需的稳定直流电压,使得风扇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以不同的转速运转,为人们带来清凉舒适的体验。在智能照明辅助电源领域,PN8034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智能灯具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灯具能够实现调光、调色等功能,满足人们对于不同场景下照明的多样化需求。在半封闭式的工作环境下,当输入电压为 230VAC 时,DIP - 7 封装的 PN8034 能够实现 3.6W 的稳态输出功率,而 SOP - 7 封装的也能达到 3.0W 的稳态输出功率,这样的功率输出能力,能够满足大多数小型设备的用电需求 。此外,其降频调制技术有效地改善了 EMI 特性,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大大降低,减少了对周围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电子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PN8034典型应用电路.jpg

(二)PN8034 的局限性

尽管 PN8034 在电源管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不错的表现,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它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在追求极致精简的现代电子产品设计中,PN8034 的外围器件虽然相较于一些传统芯片已经有所精简,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一些对体积和成本要求极为苛刻的应用场景中,其外围仍需配置一定数量的电阻、电容等元件,这不仅增加了电路板的占用面积,还提高了生产成本。例如在一些微型智能穿戴设备中,由于内部空间极其有限,每增加一个元件都可能对整体设计造成影响,此时 PN8034 的外围元件配置就显得有些 “臃肿”。

在输出电压方面,PN8034 主要优化适用于 12V 输出的非隔离应用,输出电压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在一些需要多种不同输出电压的复杂电子系统中,它就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比如某些多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既需要为低功耗的蓝牙模块提供 3.3V 的电压,又需要为显示屏提供 5V 的电压,PN8034 单一的 12V 输出就无法直接满足这些需求,需要额外的电压转换电路,这无疑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在面对一些对输出电压精度和动态响应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时,PN8034 的性能表现也稍显逊色。在负载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其输出电压的波动相对较大,恢复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对电压稳定性要求严格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在一些高速数据传输设备中,电压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影响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这些局限性逐渐凸显,促使人们去寻找性能更优越的替代产品,而 G2173C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G2173C 闪亮登场

(一)G2173C 的卓越集成度

G2173C 的出现,犹如一场电源芯片领域的技术革新,为非隔离开关电源应用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卓越的集成度,内部集成了高压 BJT、高压启动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压反馈回路、续流二极管、VDD 供电二极管、半波整流二极管等一系列关键电路。这种高度集成化的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电源芯片需要大量外部器件的局面 。以往,在搭建电源系统时,工程师们需要为启动过程配备启动电阻,以控制启动电流;为监测电流情况,要安装电流采样电阻;为反馈电压信息,还得配置电压采样电阻;同时,整流桥也是必不可少的,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这些外部器件不仅增加了电路设计的复杂性,还占据了宝贵的电路板空间,增加了成本。而 G2173C 将这些功能全部集成于内部,使得外部无需启动电阻、电流采样电阻、电压采样电阻和整流桥,极大地减少了外围器件数量。以一款小型智能音箱为例,使用 G2173C 后,电路板上的元件数量大幅减少,布局更加紧凑,成本也降低了约 20%,同时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了因外部器件连接不良而导致的故障风险 。

G2173C典型应用.jpg

(二)先进的控制模式

在控制模式方面,G2173C 展现出了卓越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它采用恒压控制模式,如同一位精准的电压调节大师,能够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无论负载如何变化,都能为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电。无论是在轻载还是重载的情况下,G2173C 都能将输出电压稳定在 5V,偏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满足不同负载条件下对稳定供电的严格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当智能照明系统中的灯具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负载改变时,G2173C 能够迅速做出调整,确保灯具始终在稳定的电压下工作,避免因电压波动而出现闪烁或亮度不均的情况 。

值得一提的是,G2173C 还可以根据实际负载情况,在 CCM(连续导通模式)和 DCM(断续导通模式)之间自动切换,这种智能切换机制大大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在重载时,它自动切换到 CCM 模式,以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而在轻载时,则切换到 DCM 模式,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电源的能效。这种根据负载实时调整工作模式的能力,使得 G2173C 在各种应用场景中都能保持高效运行。其特有的 PFM(脉冲频率调制)控制方式更是一大亮点。通过对脉冲频率的精准调节,G2173C 能够有效改善音频特性,这在一些对音频质量有要求的应用场景中尤为重要。比如在智能照明系统中,如果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或者小家电设备有声音反馈功能,G2173C 的 PFM 控制方式就能发挥作用,避免因电源芯片产生的音频噪声干扰设备的正常使用,为用户提供更加纯净的音频环境 。

(三)精准稳定的输出

G2173C 具有固定 5V 输出电压的特性,这为许多需要稳定 5V 供电的电子设备提供了便利。在实际应用中,它就像是一个可靠的 “电压源”,始终为设备提供精准的 5V 电压。无论是为手机充电器、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设备供电,还是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控制器供电,G2173C 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其优异的动态响应能力更是让人称赞。在面对负载的快速变化时,例如电机驱动辅助电源中电机频繁启动停止带来的负载突变,G2173C 能够迅速调整输出,保证输出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极小。当电机启动时,瞬间会产生较大的电流需求,此时 G2173C 能够快速响应,增加输出电流,确保电机能够顺利启动,同时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而当电机停止时,负载突然减小,G2173C 又能迅速调整输出,避免电压过高对设备造成损坏。这种快速且稳定的响应能力,为后续的电子设备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源,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受电压波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

(四)全方位的保护功能

在保护功能方面,G2173C 堪称全方位的 “守护者”,为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当 VDD 供电电压低于正常工作阈值时,G2173C 的 VDD 欠压保护功能就会立即启动,及时检测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电压不足导致的芯片异常工作甚至损坏。在一些电压不稳定的地区,或者电源系统出现故障导致 VDD 电压下降时,这项保护功能就能有效地保护芯片,确保其安全 。

当输出端出现电压异常或者短路情况时,输出欠压过压和短路保护功能就会发挥作用。它能够快速切断电路或者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对连接的设备造成损坏。在智能照明系统中,如果灯具出现短路故障,G2173C 的输出短路保护功能会迅速动作,切断电源,防止短路电流过大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过流保护机制针对电路中出现过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处理,一旦检测到电流超过设定阈值,就会立即采取措施限制电流,保护电路元件不被过流损坏。而过温保护则是在芯片温度过高时,自动采取降温或者限制功率等措施,确保芯片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延长芯片使用寿命。在一些长时间高负荷运行的电子设备中,芯片会产生大量热量,G2173C 的过温保护功能就能及时启动,防止芯片因过热而损坏,保障整个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两者详细对比

(一)集成度:G2173C 的优势尽显

在集成度方面,G2173C 与 PN8034 相比,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G2173C 内部集成了高压 BJT、高压启动电路、电流采样电路、电压反馈回路、续流二极管、VDD 供电二极管、半波整流二极管等一系列关键电路,实现了高度集成化。这使得其外部无需启动电阻、电流采样电阻、电压采样电阻以及整流桥,极大地简化了外围电路设计。以一个简单的电源模块为例,使用 G2173C 时,电路板上的元件数量相较于使用 PN8034 减少了约 50%,电路板的面积也相应缩小了 30% 左右,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减少了因外部器件连接不良而导致的故障风险 。

PN8034 虽然也集成了 PFM 控制器及 650V 高雪崩能力智能功率 MOSFET 和高压启动模块,但在其他功能模块的集成度上相对较低。在搭建电源系统时,仍需要配置一些外部电阻、电容等元件来辅助实现完整的电源功能,这使得其外围电路相对复杂,增加了电路板的布局难度和成本。在一些对体积要求极为苛刻的小型电子设备中,PN8034 的外围元件配置就成为了一个限制因素,而 G2173C 则能够轻松应对这些挑战,为小型化的电源设计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

(二)控制模式:G2173C 更灵活高效

从控制模式来看,G2173C 采用恒压控制模式,能够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无论负载如何变化,都能将输出电压稳定在 5V,偏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并且,它可以根据实际负载情况在 CCM(连续导通模式)和 DCM(断续导通模式)之间自动切换,这种智能切换机制大大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在重载时,切换到 CCM 模式以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在轻载时,切换到 DCM 模式降低开关损耗,提高电源的能效 。

PN8034 采用的是 PFM(脉冲频率调制)控制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实现电源的高效转换,但在灵活性方面稍显不足。它无法像 G2173C 那样根据负载情况自动在 CCM 和 DCM 模式之间切换,在面对不同负载条件时,电源转换效率的优化能力相对较弱。在一些负载变化频繁的应用场景中,G2173C 的控制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负载变化,提供更稳定、高效的电源输出,而 PN8034 则可能会出现效率下降、输出电压波动较大等问题 。

(三)输出特性:G2173C 表现更出色

在输出特性方面,G2173C 具有固定 5V 输出电压的特性,并且具备优异的动态响应能力。在面对负载的快速变化时,例如电机驱动辅助电源中电机频繁启动停止带来的负载突变,G2173C 能够迅速调整输出,保证输出电压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极小,为后续的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受电压波动的影响 。

PN8034 主要优化适用于 12V 输出的非隔离应用,输出电压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在面对一些需要 5V 供电的设备时,就需要额外的电压转换电路,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在动态响应能力方面,PN8034 也不如 G2173C 出色,当负载发生快速变化时,其输出电压的波动相对较大,恢复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对电压稳定性要求严格的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

(四)保护功能:G2173C 更全面可靠

在保护功能方面,G2173C 提供了丰富且全面的保护功能,涵盖 VDD 欠压和钳位保护、输出欠压过压和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当 VDD 供电电压低于正常工作阈值时,VDD 欠压保护功能会立即启动,防止因电压不足导致的芯片异常工作甚至损坏;当输出端出现电压异常或者短路情况时,输出欠压过压和短路保护功能会迅速切断电路或者进行相应的调整,避免对连接的设备造成损坏;过流保护机制实时监控电路中的电流情况,一旦检测到电流超过设定阈值,就会立即采取措施限制电流,保护电路元件不被过流损坏;过温保护则在芯片温度过高时,自动采取降温或者限制功率等措施,确保芯片在安全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延长芯片使用寿命 。

PN8034 虽然也提供了过流保护、欠压保护、过温保护等基本的保护功能,但在保护功能的全面性上与 G2173C 存在一定差距。例如,G2173C 的输出欠压过压保护功能能够更精准地监测输出电压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响应,而 PN8034 在这方面的保护机制相对较为简单,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一些复杂的电压异常情况。在面对一些突发的电源故障时,G2173C 的全面保护功能能够更好地保护电源系统和与之相连的设备,降低设备损坏的风险,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

(五)应用场景:G2173C 适用性更广

从应用场景来看,G2173C 和 PN8034 都适用于 AC - DC 非隔离开关电源领域,在小家电辅助电源、电机驱动辅助电源、智能照明辅助电源等方面都有应用。由于 G2173C 具有高度集成、输出电压灵活(固定 5V 输出更符合部分设备需求)、动态响应好以及保护功能全面等优势,使其在一些对体积、成本、电压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中更具竞争力。在一些高端智能小家电中,如智能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G2173C 能够更好地满足其对电源的高性能要求,为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

PN8034 由于其输出电压主要为 12V,在一些需要 5V 供电的设备中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更适用于对电压要求为 12V 且对成本和体积控制要求相对较低的一些基础小家电或简单的电子设备中 。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非隔离开关电源领域对于高性能、高可靠性电源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G2173C 凭借其在集成度、控制模式、输出特性、保护功能以及应用场景适用性等多方面相较于 PN8034 的显著优势,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小家电市场中,随着智能化、小型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对电源芯片的体积、成本和性能要求将更加严格。G2173C 高度集成的特性,能够帮助小家电制造商进一步缩小产品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其稳定的输出和全面的保护功能,也能为小家电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无论是智能烤箱、智能咖啡机等厨房小家电,还是智能按摩器、智能空气炸锅等生活小家电,G2173C 都有望成为电源芯片的首选方案,推动小家电行业向更高性能、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在电机驱动辅助电源领域,电机的频繁启动和停止对电源芯片的动态响应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G2173C 优异的动态响应能力,使其能够在电机负载快速变化的情况下,迅速调整输出,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减少因电压波动对电机造成的损害,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各类电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G2173C 有望在工业电机驱动辅助电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支持 。

在智能照明领域,随着人们对照明质量和智能化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照明系统需要电源芯片具备稳定的输出、良好的音频特性以及灵活的控制模式。G2173C 固定 5V 输出电压、特有的 PFM 控制方式以及恒压控制模式和灵活的工作模式切换能力,能够满足智能照明系统对电源的各种需求,为智能照明系统提供稳定、纯净的电源,保障智能照明系统的调光、调色、语音控制等功能的正常实现,推动智能照明行业向更高品质、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

G2173C 作为一款性能卓越的非隔离 AC - DC 开关电源芯片,在替代 PN8034 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和潜力。相信在未来,G2173C 将在非隔离开关电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各类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电源保障,推动整个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

关注官方微信

led芯片